启动jmeter,默认有一个测试计划,然后,修改计划名称,尽量使其变得有意义,容易看懂,然后,新建一个线程组

这里线程数我设置为1,方便演示
 

然后,添加一个http信息头管理器
 

为什么要添加http信息头管理器:
JMeter不是浏览器,因此其行为并不和浏览器完全一致。这些JMeter提供的配置元件中的HTTP属性管理器用于尽可能模拟浏览器行为,在HTTP协议层上发送给被测应用的http请求
(1)HTTP Request Defaults(请求默认值)

 

(2)HTTP Authorization Manager(授权管理器)

(3)HTTP Cache Manager

(4)HTTP Cookie Manager(cookie管理器)

 

(5)HTTP Header Manager(信息头管理器)

 

http信息头管理器添加好之后,需要填入信息头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值,如下

 

 

Content-Type意思可以理解为参数名称、类型,值下面输入对应的参数类型就行了,这里我测试时候需要传输json类型,因此就填入了application/json

接着,添加Sampler(取样器)→http请求

 

关于http请求的的属性参数说明:

1)名称:用于标识一个sample。建议使用一个有意义的名称

2)注释:对于测试没任何影响,仅用来记录用户可读的注释信息

3)服务器名称或IP:http请求发送的目标服务器名称或者IP地址,比如http://www.baidu.com

4)端口号:目标服务器的端口号,默认值为80,可不填

5)协议:向目标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时的协议,http/https,大小写不敏感,默认http

6)方法:发送http请求的方法(链接:http://www.cnblogs.com/imyalost/p/5630940.html)

7)Content encoding:内容的编码方式(Content-Type=application/json;charset=utf-8)

8)路径:目标的URL路径(不包括服务器地址和端口)

9)自动重定向:如果选中该项,发出的http请求得到响应是301/302,jmeter会重定向到新的界面

10)Use keep Alive:jmeter 和目标服务器之间使用 Keep-Alive方式进行HTTP通信(默认选中)

11)Use multipart/from-data for HTTP POST :当发送HTTP POST 请求时,使用

12)Parameters、Body Data以及Files Upload的区别:

parameter是指函数定义中参数,而argument指的是函数调用时的实际参数

简略描述为:parameter=形参(formal parameter), argument=实参(actual parameter)

3.在不很严格的情况下,现在二者可以混用,一般用argument,而parameter则比较少用

While defining method, variables passed in the method are called parameters.

当定义方法时,传递到方法中的变量称为参数.

While using those methods, values passed to those variables are called arguments.

当调用方法时,传给变量的值称为引数.(有时argument被翻译为“引数“)

4、Body Data指的是实体数据,就是请求报文里面主体实体的内容,一般我们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携带的实体主体参数,可以写入这里

5、Files Upload指的是:从HTML文件获取所有有内含的资源:被选中时,发出HTTP请求并获得响应的HTML文件内容后还对该HTML

接下来可以给这个测试计划添加一个监视器,常用的监视器有“查看结果树”和“聚合报告”

添加好监视器,点击运行,开始测试

  测试结束后,如果我们的请求成功发送给服务器,那么结果树里面的模拟请求会显示为绿色,可以通过取样器结果里面的响应状态码信息来判断

 也可以点击请求模板,查看我们发送的请求

响应数据:里面包含服务器返回给我们的响应数据实体
  

 

 

 

 

Logo

权威|前沿|技术|干货|国内首个API全生命周期开发者社区

更多推荐